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和外部不利因素影響,市場主體經營成本上升,利潤下滑,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麵臨的困難明顯增多。

今日更新消息 中國經濟的信心緣自哪?丨保市場主體 破解企業“資金難”

  麵對異常複雜困難局麵,今年,我國加大了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綜合發力,全力以赴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為經濟築底反彈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對於市場主體來說,“資金難”是今年企業麵臨的最突出問題。今天我們重點關注如何破解“資金難”。

  超過3萬億元!這是今年以來,截至7月20日,我國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的總規模。其中,僅退到納稅人賬戶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就達到2000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退稅規模的3倍。

  作為實體經濟的血脈,金融數據最能體現實體經濟獲得支持的力度。截至6月底,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同比增長23.8%,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6個百分點。

  記者調研:一個指數、一張白名單帶來“信貸之變”

  我們知道,貸款難、貸款貴一直困擾著中小微企業。上半年,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但貸款增速卻是最高的。

  這是如何實現的呢?記者在溫州和重慶調研時發現,當地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引入的一個指數、一張白名單,為解決這種貸款難、貸款貴,實現小微企業的信貸困境之變,提供了底氣。

  在溫州,這家公司負責人黃浩每天都在為資金發愁。因為疫情影響,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款周期拉長,給企業的現金流帶來巨大考驗。

  就在黃浩一籌莫展之際,銀行卻主動上門給了他一筆495萬的免擔保無抵押的貸款,兩天時間錢就到賬了,年化利率僅為3.5%。

  黃浩不知道的是,他的融資難題之所以能如此快速輕易解決,秘訣都在這張大屏幕上呈現的這個指數。

  這是溫州甌海區在全國首創的“科創指數貸”,根據創新能力、創新產出、創新融合等11個具體指標,每個企業都有一個得分,不同得分對應不同的貸款額度。有了這套科學的評價係統,就像給企業做了一次全麵的體檢。企業的科技資產一下子就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信貸資金。

  溫州銀保監分局黨委書記 局長 朱燕軍:我們搭建了從科技資產到信用資本,再到信貸資金轉化的一個橋梁,也很好地解決了科技企業貸款難、抵押難的問題。

  和溫州不同,重慶化解貸款難的辦法是一張白名單。重慶的這家企業剛接到大量的訂單,企業負責人卻發起愁來。

  廖香渝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發愁的時候,他的公司卻被係統自動篩選進了一張“白名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重慶分行北碚區支行客戶經理 謝麗:我們每個月都會收到幾張這樣的名單,這個名單上都是一些符合商業信用價值貸款的客戶。

  入選名單的當天,廖香渝的企業就收到了銀行信貸專員的電話,一筆94.5萬的信用貸款下班前就到賬了。

  在重慶,政府各部門每個月都會定期梳理企業狀況,包含企業創新能力、健康經營能力等20餘項目指標生成這張“白名單”,並且把白名單自動推送到銀行。銀行就可以根據名單聯係企業發放貸款。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融資服務處副處長 強華鬆:目前這樣的改革已經基本覆蓋了重慶的所有區縣,合作的銀行達到20多家,為2萬多家企業解決了90多億元的信貸需求,貸款的平均利率是4.5%,有效地解決了這個企業輕資產而獲貸難的這樣一個現實難題。

  數據顯示:在各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創新舉措下,上半年普惠小微授信戶數為5239萬戶,同比增長了36.8%。

  記者調研:“三張清單”渡難關

  保市場主體,一方麵需要真金白銀的支持,另一方麵也要多管齊下,通過多種措施,讓這些真金白銀的“及時雨”高效精準地滋潤到每一個需要的市場主體上。

  如何最大程度發揮財政資金效用,撬動更多的社會存量資源來支持市場主體運作?如何確保每一分財政資金都花在刀刃上?記者在浙江采訪時,發現了這樣的三張清單。

  在浙江杭州餘杭,近日剛剛啟用了這個智慧檔案庫,機器人正按照指令進行資料上下架操作。這個檔案庫有個特別的名字,叫“公物倉”。您千萬別誤會,這就是個倉庫,裏麵存放的是行政事業單位配置物資、處置、超標資產以及臨時機構的資產等。通過管理信息化平台,閑置資產能夠實現統一管理、調配和處置。

  在這個公物倉管理信息平台上,能清楚看到物資的種類數量,還能實時了解各個部門的使用情況和需求。平台收到指令後,會自動生成物資和車輛的配送清單。曾經的閑置資產“活”了,變成了可以重複利用的有用物資,直接讓總成本下降50%。

  杭州市餘杭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 朱軍:截至目前,公物倉已經累計入庫的公物有8613萬件,出庫7004萬件,初步實現資產在各單位、部門間的統籌流通使用,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盤活閑置國有資產,隻是浙江過“緊日子”的一個縮影。當地政府部門為了節約開支,專門設計了一張“緊日子”清單,哪怕一張紙,都有清晰的使用規格和標準。

  浙江省財政廳總預算局局長 張遠東:從去年執行情況看,(全省)全年一般性支出壓減率達到11.7%,節約下來的資金全部用於惠企利民。

  節約下來的財政資金全部用於惠企利民,其中就包括了中小企業。為了支持中小企業,浙江還有一張減負紓困清單,包含財政、金融、稅收等一係列支持措施。像留抵退稅,在浙江,僅4月1日到7月31日,就有1144.3億元的留抵退稅款退到了中小微企業賬戶。

  資金直接支持的同時,政府采購也為中小企業帶來了新商機。這家小企業一上午就收到了9個政府采購的訂單。

  今年7月,我國加大了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力度,不僅要求確保中小企業合同份額,而且明確,400萬元以下的工程采購項目適宜由中小企業提供的,采購人應當專門麵向中小企業采購。數據顯示,7月以來,政采雲平台浙江省內的成交額已經達到144億元,其中超80%授予了中小微企業。

  如果說“緊日子”清單是政府部門向內進行的自我管理,中小企業減負紓困清單是助力市場主體渡過難關,那麽第三張清單——生產製造方式轉型清單,則是為經濟長遠發展謀篇布局。

  在這個製藥廠,高速運轉的藥品製劑包裝線,在技改之後,實現生產精準控製,速度提升30%。今年6月,得益於“生產製造方式轉型示範項目計劃”,企業已經收到了省級322萬元的先期補助資金。

  杭州中美華東製藥江東有限公司財務經理 徐澤人:目前70%資金已經到位,接下來我們將繼續用於研發投入、智能化設備采購以及數字化平台的建設,繼續促進生產方式的轉型升級。

  浙江省財政廳經建處處長 何喜平:今年我們浙江省財政廳統籌安排10.99億元,對275個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示範項目給予專項支持。預計將撬動社會投資492億元,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約160萬噸以上。

  黨政機關過緊日子清單,中小企業減負紓困清單,生產製造方式轉型清單,三管齊下的背後,是政府開支做減法,助企紓困做加法,創新升級做乘法,這也是中國經濟的信心來源之一。

  浙江省財政廳副廳長 倪學軍:今年以來,把穩經濟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好超常規工作、政策落實、資金保障和風險化解的組合拳,一般性支出“應減盡減”“應壓盡壓”,財稅政策“應出盡出”“能出快出”,助力經濟加快企穩回升向好。

  財政貨幣齊發力 全力以赴穩增長

  麵對異常複雜困難局麵,今年以來,我國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紛紛打開工具箱,政府采購、專項債、總量工具、價格工具、結構工具輪番登場,為市場主體減負,增加發展後勁,穩住經濟大盤。

  今年我國貨幣政策的最大特點,就是一道“加減”法。上半年,貨幣政策總量做加法。4月份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釋放長期資金5000多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 馬賤陽:加大流動性投放力度,為市場主體發展營造了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6月末,廣義貨幣M2、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餘額增速分別為11.4%、10.8%、11.2%,均保持在較高水平。

  總量做加法,企業貸款利率價格不斷做減法。6月份,新發放的企業貸款利率為4.16%,同比下降0.42個百分點,為曆史最低水平。其中,新發放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利率為4.82%,環比下降0.37個百分點。

  一加一減之間,結構更優化。上半年,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成為亮點,3400億元專項再貸款紛紛落地,不斷加大對專精特新企業和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交通物流領域的信貸支持。而為了緩解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出現的按時還款問題,還鼓勵金融機構對這些市場主體的貸款實施延期還本付息。上半年,累計為205萬戶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19萬名貨車司機的到期貸款,以及143萬人的個人住房貸款辦理了延期。

  而從財政政策來看,總量大,速度快,加速了政策效用凸顯。

  26.7萬億元,這是我國今年安排的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規模,比去年明顯增加2.08萬億元,超過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萬億元。

  海量資金支持市場主體的同時,積極財政政策還在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上持續發力。今年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全年新增限額3.65萬億元,連續三年保持在3.6萬億元以上。截至7月25日,各地基本完成了新增專項債券發行,比上年提前了將近半年時間。在財政部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係統上,投向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資金量最大,占到了全部的約三分之一。

  財政部政府債務研究和評估中心主任 宋其超:今年的專項債券發行使用體現了“三個快”,下達快、發行快、使用快。保證財政支出強度。有力發揮了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對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市場預期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朝聞晨評:保市場主體 以“保”促穩以“拚”出新

  我國1.6億市場主體,承載著7億多人的就業。保市場主體,必須從“燃眉之急”入手,抓住市場主體遇到的眼前最突出、最緊迫的難題,拿出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勁頭,一個一個解決。

  保市場主體,既要“下好及時雨”,讓雨量更足,也要“四兩撥千斤”,用有限的公共財力,引導和撬動更多的社會資源,來發揮支持和幫助的作用。

  保市場主體,既要積極探索“一招鮮”式的好辦法,又要出好“組合拳”,用疊加的政策效應構建起有效支持。

  保市場主體,要麵對超預期因素的影響,敢於、善於拿出超常規的舉措,同時也從諸多“眼前幫扶”之舉中,發現和積累可以常態化、製度化的“長期支持”之策。

  市場主體是“保”出來的,也是“拚”出來的,我們看到,億萬市場主體不是隻坐等來“保”,而是自己也積極探索抵禦衝擊之道,以“保”促穩,以“拚”出新。

  (總台央視記者 張勤 王琰 劉穎 孫豔 王楠 張永富 杜雷鳴 法琦 謝鵬 浙江台 溫州台)

文章轉載自:新浪新聞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